临平镇周家河村“第一书记”罗云斌
罗云斌,1967年7月出生,乾县注泔镇人,大学本科,法学学士学位,2016年9月至今担任乾县临平镇周家河村驻村第一书记。2018年、2019年连续被评为优秀公务员;2018年度被乾县县委、县政府评为驻村优秀第一书记 。
——临平镇周家河村扶贫概况——
周家河村基本情况
周家河村地处临平镇政府所在地西北方向约7.5公里处,北与永寿县接壤、西与扶风县比邻,全村379户1352人,女性人数493人,劳动力人数745人,外出务工人员493人(含贫困户务工人员44人);土地面积3220亩,其中,耕地1938亩、林地1282亩,有效灌溉面积1100亩;有贫困户人口42户102人,迄今已脱贫30户85人,
2020年兜底12户17人;全村贫困发生率为1.25%;成立有周家河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和周家河梦桃红花椒种植有限公司,建有标准化村级卫生室,所有村民均参加合疗,全村饮水、电力、道路全面达标,达到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要求,周家河村2018年度”摘帽“脱贫。
因地制宜 发展花椒产业
为了彻底解决旱腰带地区深度贫困村脱贫问题,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今年7月派驻工作队到周家河村实施精准帮扶工作。经过多方调研和充分论证,最终确定帮扶周家河村发展大红袍花椒产业,建设“千亩花椒园”项目。该项目的建设开启了“农民土地入股、村集体集中经营、按照产出收入分红”的又一个产业发展新模式。
周家河村“千亩花椒园”前期投资170万元,目前已栽植大红袍花椒树4.2万棵,预计2023年进入结果期,每户每年可分红500元至3500元,吸纳周边劳动力379人。后续规划以周家河村为中心,辐射带动周边发展,花椒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以上,形成临平镇北部旱腰带地区特色产业集群。
“这千亩花椒树栽下以后,不但能增加周家河村村民收入,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村民的好日子可真是有盼头了。”11月15日,在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精准扶贫乾县临平镇周家河村“千亩花椒园”项目启动仪式上,周家河村第一书记燕飞激动地说。
为了让群众“足不出户,在家门口”能持续务工增加收入,乾县周家河村脱贫攻坚“四支队伍”在花椒园区发展初期,多次赴永寿县考察学习、洽谈合作中药材种植,与西安一公司签订合同,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在花椒园区林下套种丹参、板蓝根等中药材,进行苗木栽植、除草、施肥等日常管理,公司提供技术指导,支付劳务费用,对园区的中药材进行统一定价、统一收购,使群众利益最大化,服务最优化。
解民情 强化基础设施 拔穷根
驻村初期,为了尽快了解村情民情和贫困户家庭状况,罗云斌走遍了村子,与村干部、贫困户交流,了解致贫原因。
“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,除了修路,就是耕地的浇水问题。”在走家串户中,罗云斌看到了群众面临的困难,听到很多贫困户的心声。他和驻村工作队、村两委成员认真总结贫困“病根”,谋划帮扶措施,制定脱贫详细方案,为周家河村“把好脉,开好方”。
要想拔掉“穷根”,就得先把路修好,解决群众的出行,让农产品出得去、外界资源进得来。方案确定后,罗云斌和驻村工作队成员与乾县相关部门沟通协调,加大马力修路搭桥,改善周家河村基础设施。
2017年,周家河村所有村道全部硬化。2018年,周家河村外一处断塌了15年的桥修好通行。同时,村里实施绿化工程,安装路灯,设置垃圾固定倒放点,修建文化广场,配套健身器材等。不到两年时间,周家河基础设施全面提升,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样。
周家河村有379户1352人,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98人。驻村后,罗云斌反复调研,根据贫困户个人情况,鼓励大家搞种植、养殖,外出务工,多渠道创收。人居环境的改善,也赋予乡村前所未有的朝气和活力,群众干劲十足。2018年,周家河村脱贫“摘帽”,迈入发展阶段。
今年,在社会各界的帮扶下,花椒产业园项目落户周家河村。为巩固脱贫成果,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,罗云斌发动41户贫困户积极流转土地,参与到项目建设和运营中。
“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,贫困户不但有流转费和年终分红的收入,还能分身出来干零工,或外出务工创收。”罗云斌格外激动的说。
三年时间,一千多个日夜,罗云斌怀揣赤子之心,见证了周家河村发展、壮大的一点一滴。没有豪言壮语,但在扶贫路上,处处都有他践行初心使命的足迹。
2016年,罗云斌被乾县市场监管局选派到周家河村任第一书记。“村里全是土路,一到下雨天,进出两脚泥,不仅影响群众出行,还影响生活生产的积极性。”回想刚驻村时的场景,罗云斌感慨万千。
如今的周家河村产业兴、村民富、乡村美,一片欣欣向荣,呈现勃勃生机。
——周家河·工作队
超拼网丨第一书记丨编辑:沐云白
扫码下载超拼网APP体验丨扶贫助农我们在路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