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潭镇石泉村“第一书记”陈康
陈康,男,现年37岁,大学文化程度,中共党员,礼泉县人民检察院干部。2018年3月,陈康同志被下派到石潭镇石泉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。
两年来,陈康同志在镇党委的领导下,在检察院及扶贫办的支持下,坚持围绕“建强战斗堡垒、推动脱贫攻坚、带动发展致富”的工作目标,长期驻扎在村,坚持工作下沉到户,以党建工作引领脱贫攻坚,认真履行岗位职责,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。2019年被评为县级扶贫好青年、优秀第一书记。
——石潭镇石泉村扶贫概况——
石泉村基本村情
石泉村位于石潭镇东北7.5公里,5个自然村,8个村民小组,可耕面积4830亩,全村共630户2646人。该村地处礼泉县北部旱腰带,农业自然条件恶劣,基础设施落后,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。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23人,其中低保户39户126人,五保户4户4人,残疾人18户18人。2016年脱贫11户36人,2017年脱贫8户31人,2018年脱贫18户61人,2019年脱贫26户88人,剩余兜底保障户6户7人,顺利实现贫困村摘帽,完成脱贫任务。
勤走访、深调研,理清发展思路
陈康同志到任后,第一时间带领2名队员逐户走访了全村的70户贫困户,深入调研,吃透情况。迅速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召开会议,就村上的发展共同谋划。
面对北部旱腰带,经济基础薄弱、水资源短缺、贫困群众多,脱贫任务艰巨,特别是面对贫困户缺资金、缺技术、缺劳力的实际问题,他们不断调整脱贫思路,最终确定了“建产业、强组织、亮新村”的发展方向,以“三个突出”落实脱贫工作,切实推进产业发展,带动群众致富增收,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石泉村实际的扶贫工作新路子。
抓党建,强组织,做好党建引领的“带头人”
长期以来,石泉村前任干部由于年龄偏大,班子成员合力不强,工作作风不实,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“有看法、没办法”,经济落后、民心涣散、基层组织建设薄弱,几乎没有人敢揽这个“瓷器活”。
2018年组织选派该同志担任石泉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,恰逢第十届村级班子换届选举。他与扶贫工作队员一起,挨家挨户调查访问,主动与党员、群众代表谈心,掌握本村基本情况,首先从抓党建入手,确定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。
12次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,在两个月内成功选举出新一届德才兼备、年轻有为的班子成员,完成“两委会”选举,走在全镇乃至全县之首。
二是抓学习,提升脱贫攻坚战斗力。认真落实党支部“三会一课”,切实组织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活动,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加强教育培训,组织新班子成员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、十九大会议精神、省市各级扶贫会议精神、纪律处分条例、监察法等,让新班子成员很快成长起来尽早投入到工作当中,并带领新任班子成员赴咸阳关中监狱现场廉政监狱学习,增强廉洁意识,当好扶贫致富带头人。
三是组织全村党员上好专题党课,宣传党的扶贫政策,引导党员群众树立勤劳致富和“扶贫先扶志”的思想观念,破除“等要靠”思想,积极发挥党员干部,进一步引领贫困户建立自我发展,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致富的信心,调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办实事,解难题,甘做群众的“贴心人”
作为农家出身的他,对农村、农民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感情。到石泉工作后,他注意倾听干部群众意见,体味群众生活,真正把做好群众的事作为工作的最终落脚点。行路难,灌溉难,是长期困扰石泉村经济发展的“两大瓶颈”,也是扶贫攻坚工作的“拦路虎”。为了破解这两道难题,他与工作队员一起,从改善基础设施抓起,赶走扶贫“拦路虎”,以此激励群众发展信心和勇气。
带领队员积极向各级部门、单位争取项目建设资金,2018年4月投资12万元共安装路灯225盏,成功的实现了石泉村多年来道路亮化滞留问题。2018年7月筹集10余万元新建小坳自然村700平米文化广场一个,并安装体育器械十余件。
2018年8月筹集资金120万元,为石泉村浇筑水泥路4.2公里,解决了村民“出行难、卖果难”等实际困难,为石泉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。2018年底他带领队员,多次联系县林业局争取道路绿化项目,2019年3月为全村绿化主干道,栽植7公分带30土球樱花1100棵,绿化广场栽植法桐19棵,冬青350棵,绿化现已完成。石泉村的南刘村地势较低,北刘王家地势较高,遇到雨天,全村雨水排至南刘,水沟排水不畅,存在安全隐患,2019年5月争取资金10万元,修水渠170米,排除安全隐患。
2019年11月份,为了迎接省检考核,全力打造村委会阵地建设,利用工作队2万元经费,购置办公沙发、桌椅板凳、更换打字复印机、文件柜、文件盒,粉刷五间办公室,安装院内监控等设施,并将各类制度上墙。
石泉村处于北部汗腰带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,土地不能灌溉,直接影响群众增产增收,他和队员先后多次联系水利部门、交通部门争取项目资金,2020年争取资金25万完善水渠1300米,从根本上解决石泉村“灌溉难”的问题。
作为第一书记,他始终把群众的冷暖装在心里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播种爱的阳光。2019年11月份,镇党委号召贫困户提倡安装清洁取暖空调机,他争取资金2万余元,为贫困户安装清洁取暖热能机每户补助500元。
对目标,脱真贫,勇做脱贫攻坚的“奠基人”
作为第一书记,陈康同志深感使命神圣。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,不搞千篇一律,不搞强制命令,坚持产业扶贫不动摇,切实增强“造血”功能,争取资金给产业贫困户每户发放新品种桃苗100株,每户发放5袋化肥,现金500元,联系林业局为贫困户提供花椒树5000棵,黑籽石榴5000棵,并积极联系农业有关部门技术现场讲课,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发挥“一帮一”党员的力量,为贫困户刘治军购买110只鸭子,并联系销售出路,增收收入4000余元。
带领班子成员考察产业学习五次以上,赴泾阳罗圈岩村考察秦川牛,王家村考察养鸡,西安长安区考察金鼎蛋鸭、羊角蜜、水果西红柿等等,多次召集党员干部会议商议产业发展,鼓励村干部带头发展,最终在2019年4月份在村干部带头下筹集资金27万余元,流转8亩土地建设现代化温控果蔬种植大棚7个,带动贫困户30余户每户增收收入4000余元,被陕西卫视新闻频道采访报道。
2020年他继续紧盯稳定脱贫奔小康目标,进一步强化后续帮扶措施,完善巩固提升计划,坚决做到“四个不摘”全面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,根据脱贫户的基础条件和资源情况,为每户制定产业帮扶计划,入户走访宣传产业扶贫政策,鼓励脱贫户产业再扩大,突出产业增收机制,建立脱贫长效机制。
目前,石泉村产业户63户主导产业发展新品种红薯约50亩,并积极向单位积极争取2万元,为贫困户购买红薯苗及肥料 。
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陈康同志担任该村第一书记两年多来,经过不懈努力,石泉村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,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。
——石泉村·驻村工作队
超拼网丨第一书记丨编辑:沐云白
扫码下载超拼网APP体验丨扶贫助农我们在路上